2007年2月1日 星期四

本日愚蠢新聞:蘇揆批歷史地理課本不實用

本日愚蠢新聞:蘇揆批歷史地理課本不實用



雖然以前國中高中覺得背這些中國歷史地理很累,考試又考得不好看,可是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學得很值得。尤其是在打電動(例:三國系列)看小說(例:金庸系列)的時候,學過這些中國歷史地理會更有那種腦內成像的感覺,實用性可高得很。

過五關斬六將...台灣哪有這種五關,北門還是小南門嗎﹔赤壁是要去太魯閣找嗎﹔東北三寶比台灣自稱三寶政客還要有價值多了﹔玉山論劍聽起來就是遜掉非常多的感覺﹔一葦渡淡水河也是嚴重遜掉﹔少林寺應該沒有佛光山這麼金光閃閃﹔錢塘潮在淡水河口看得到嗎﹔西湖是日月潭挖大也比不上的...。

轉回來繼續凹,在地球科學的研究上,大陸氣候與地形的理論研究及多樣化,哪是台灣這種北回歸線上的海島型國家看得到研究得到的?中國歷史上的事件、變動與朝代更替也是跟地理和氣候有所關係的(我到很久以後才知道地理和歷史是要一起看一起念的才有意思),這都是「台灣史」「台灣地理」所沒有的精采內容,台灣太小了,一個學期大概就能上完這些無趣的內容,還是說要先教「建構式歷史」和「建構式地理」,加上「建構式政治」?

(當年在上台灣史的時候,那些什麼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的政策,還有十大建設十二大建設XX大建設背得討厭的要死,還有什麼台灣河川從北到南的順序... 無聊死了-_-)

搞這些去中國化的動作是打算要把下一代都愚民化嗎?

--
我猜想偉大的院長職位是不打電動不看小說,只會搞政治和政爭的一種政客吧。

3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多學地理和歷史是好事,但何必偏重中國地理和歷史呢?看洋片,暸解非洲大陸,知悉亞瑪文化不也是很重要。若台灣和中國是事實的國與國關係,為何獨厚中國的地理、歷史,而對日本、菲律賓和韓國卻短短帶過。當然,基於民族源流,對自己的過去多有了解是無可厚非。但其比重是否該高過台灣本身,實在讓人爭議。

話說淡水河沒有長江長,玉山也沒有華山險。但詩意來自於心意,心裡有礙,自然不只玉山,連華山都美不起來。
「黃昏的淡水河邊 路燈閃閃熠看
四邊的景緻   不覺心傷悲
想起著彼當時  雙人情意甜
時常約束在河邊 快樂伴相隨
啊..啊 現在你放阮塊相思 」

「日頭將要沉落西,水面染五彩,男女老幼塊等待,漁船倒退來,
桃色樓窗門半開,琴聲訴悲哀,啊……幽怨的,心情無人知。

矇隴月色白光線,浮出紗帽山,河流水影色變換,海風陣陣寒,
一隻小鳥找無伴,歇在船頭岸,啊……美妙的,啼叫動心肝。

淡水黃昏帶詩意,夜霧罩四邊,教堂鐘聲心空虛,響對海面去,
埔頂燈光真稀微,閃閃像天星, 啊.難忘的,情景引心悲。

淡水河邊換成長江邊又如何?意境是人營造出來的,硬是加上特定形象,非此不可,好像有點笨。

如果是字面意境的問題,若是玉山不成,還可以雪山論劍、清水談兵、草山十八條好漢。意境是人造出來的。不可否認的,台灣目前的主流文化和文字主要傳承中原,對於特定事物了解是必需的。但不是無差別的連東北三寶都要知道,說不定許多人連梨山產什麼水果都搞不清楚,這實在捨近求遠。

當然,台灣文學的豐富性不及中原文化的長久累積。但若不在地理、歷史上改善,讀書人只知泰山,不識紗帽山,又怎麼能涵養台灣的主體文化呢?全然癈掉中原文化的部分固然不對,但改正目前的偏食狀況也是長久發展所必需的。

Ethan_Yang 提到...

  告訴你一個壞消息:
  中國史:一冊
  台灣史:一冊

  雖然台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,但是很抱歉,審核高中歷史的人,著重的是台灣近代以及現代史。
  而且奴性不改,明明把日本統治台灣,把台灣人當成奴隸一樣,反當成是一種『皇恩浩蕩』。

  學生該怎麼學才對?
  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,都必須學著不相信教科書,教科書只是一種基本,真正無限的知識在於圖書館。

Shihwei 提到...

能不能都不要唸…

反正大學錄取率快到100%了.....